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感染疾病,其傳播速度可以很快,可因應人群的接觸模式和環境條件的影響傳播速度及流行性,例如人口稠密的地區及潮濕和寒冷的環境。本港流感高峰期一般在冬春及夏天,但自2023年4月份開始,香港的流感個案持續上升,感染和重症病例比例都比往年高。

中醫治療流感

流感病毒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傳播

  1. 空氣傳播(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時,病毒經飛沫進入空氣被其他人吸入)
  2. 直接接觸(感染者觸摸到口鼻眼等黏膜部位,然後通過與其他人或物體接觸傳播)
  3. 間接接觸(感染者將病毒帶到物體表面如家具、紙巾等,其他人接觸到這些物體後再觸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而傳播)

流感的症狀通常包括

  1. 發燒(高燒,通常超過38度)
  2. 咳嗽
  3. 喉嚨痛
  4. 鼻塞或流鼻涕
  5. 肌肉和關節痛
  6. 頭痛
  7. 疲勞和虛弱感
  8. 寒顫和發冷感

中醫治療流感

中醫第一部傳染病著作吳又可的《溫疫論》,提出具強烈傳染性發流行性、發病重、一觸即病的物質稱之為「癘氣」,可理解為流感病毒,而流感屬於中醫「溫病」、「時行感冒」範疇。治療上以祛邪氣為主,配合增強正氣,促進康復。

中醫治療流感的常見方法有內服中藥及針灸拔罐治療。

中藥治療

根據患者症狀和體質,處方具有抗病毒和抗炎作用的中藥方劑,例如:銀翹散、藿香正氣散、桂枝湯、葛根湯等,以幫助減輕症狀並促進康復。

針灸拔罐治療

針灸治療可以調節人體的氣血流動,增強免疫力。中醫師運用針刺或灸法來刺激特定穴位,配合補瀉手法以幫助緩解症狀。例如:按摩迎香穴緩解鼻塞流鼻水的症狀。拔罐刮痧療法可宣散表邪及舒緩肌肉疼痛。

為了控制流感的傳播,日常生活調理都佔有一重要席位,保持充分休息,足夠睡眠時間、適當營養、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個人衛生等都非常重要。多數人在感染後會逐漸康復,或會存在疲勞和虛弱感一段時間,可視為流感的後遺症。然而,對於長者、患有慢性疾病或體質虛弱的人,流感可能會導致嚴重併發症,如肺炎、心臟病和中耳炎等。

病案分享

林小姐以往很少生病,但自2023年3月解除口罩令後,曾感染流感病毒併發急性中耳炎。林小姐發病前感到身體困重,持續發冷發熱,體溫介乎37.6-39.2度之間,服西藥仍不退燒,除發燒外暫未出現呼吸度症狀,她只能臥床休息整整兩天。經視像診症後,林小姐同時出現耳痛耳脹及便秘情況,估計是病邪壅塞在頭面部,沒有通路讓病邪排出體外所致,經處方清熱解毒,透邪,通便的中藥,退熱效果明顯並且恢復排便,症狀減輕。

王小朋友,11歲。時值冬天,懷疑於學校感染流感3天仍未痊愈。刻下體溫38.3°C,服用西藥後仍未退燒。王媽媽帶小朋友來看病時,醫師眼見小男孩非常疲憊,流涕多、鼻塞重、側頭咽痛及咳嗽,非常不舒服。醫師處方5天藥給小朋友,服藥期間已退燒,後續覆診時鼻涕已止,再清理少量黃痰及胃腸症狀已告痊愈。

徐小姐新年假後回到公司,身邊有幾位同事都在外遊期間感冒,上班三日後,她終於不敵惡菌得了感冒。徐小姐一開始症狀有低燒、發冷惡寒,前額頭痛,自行服成藥後症狀無減輕更兼夾出現咽痛、咳嗽有黃痰、黃鼻水、口乾口苦、胸悶、胃氣脹,食欲減及大便困難。舌紅,舌苔白厚膩,脈象浮,給予處方藿香正氣散,麻黃湯加清利咽喉中藥,服三劑後發熱發冷、咽痛口乾、胸悶感,胃脹症狀已消除,痰及鼻水顏色變淺,大便亦可排出。由於平素體質脾虛濕重,所以感冒後易外邪傳裹,導致痰液多及影響胃腸功能,再給予五劑中藥後,基本症狀已除去。

陳小姐聖誕節當晚與友人在戶外聚餐後,當晚開始發冷及發燒38.2度,隔天仍發燒不退,燒至近40度,到醫院留院,診斷為感染了支原體病毒,需服用抗生素及觀察兩天。出院後症狀有咽痛聲沙、整天咳嗽不止、黃綠色濃痰、氣促疲倦,食欲不振。陳小姐到診時舌苔厚膩,舌體胖大,脈細數,屬氣陰兩虛型咳嗽,處方予以5天清肺化痰,順氣止咳,祛濕健脾的中藥,藥後咽不痛,咳出的痰逐日減少及顏色由黃綠轉為淡白,可進食易消化食物,氣力亦恢復一半。再予以中藥5天,基本症狀已康復,可以慢跑做運動。

即使是一般健康的人,都有機會「中招」,因此對付流感,預防才是最佳的策略。為了控制流感的傳播,公共衛生措施如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到密集場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都非常重要,有助於減緩病毒的傳播速度和遏制流感的傳播。


這篇文章初稿發佈於 2024年1月。
最後編輯日期:2025年2月。

尚和堂醫療團隊

尚和堂各中醫均為香港政府註冊中醫師,畢業於香港及國內中醫藥大學,並曾於公私營中醫診所駐診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