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中醫療法之一,有養生、治病功效,作用繁多無法論盡,但必須注意的是艾灸的使用禁忌、時間和要點,例如一般在哪些情況下 / 哪些人不宜進行療程︰皮膚淺薄或敏感的部位、關節部位、神經線多的部位、月經期間、過份疲倦或病情急峻等。應由專業的香港註冊中醫師操作和診症。
艾灸是中華遠古流傳以來的一項中醫療法技術,一般香港中醫診所都有提供此療法服務。據說其使用原理在原始人時代已經被認識。古人的痛楚部位在受到熱力的影響後 ( 例如灼傷和日曬 ) ,疼痛得以減輕,便開始掌握和使用該原理,隨後發展成為現今的艾灸。艾灸療法和針刺療法背後的理論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所以經常一併使用,稱為針灸。
艾灸主要使用艾絨作為燃燒及導熱的材料,有時會被製作條狀,稱為艾條,方便使用。艾絨來自艾蒿,是菊科植物的一種,選用艾絨是因為它柔軟輕便,易燃但不會燒成明火,燃燒速度較慢,而且氣味芳香;艾絨不但物理特性適合用於灸法,其藥理特性還有通經活絡,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等作用。其溫陽的特性和以火作主要手法的治療手段可謂相輔相成。雖然看似單調,但只要和使用時間、部位和經絡學說等不同層面互相配合,更可有美容、養生、穩定胎兒等功效。
艾灸適合甚麼人群?
寒冷的冬天來到,以火為主角的艾灸當然是非常合適的了。進入冬天,不論健康與否、男女老幼,很多人都會覺得手腳冰冷,這現像是由於人體內的陽氣不足,無法產生足夠的熱量而導致的。女性體質屬陰,故出現此現象的女性比男性要多一點;隨年紀增長,腎氣消耗減少,長者不但會手足冰冷,更可能因為寒冷而引發更多的疾病,絕對不能忽視。冬天亦會誘發很多和肺有關的疾病,例如哮喘和咳嗽,所以艾灸對這些人群也有幫助。
撇除寒冷的天氣以外,還有很多其他可以導致「冷」的因素。如果人體正氣不足,陽氣衰弱,就可能導致陽虛,以致陰寒偏盛。容易感冒、脾胃虛弱、器官下垂、疲倦、氣喘等問題,大都和正氣或陽氣虛衰有關。艾灸能溫陽通絡,回陽救逆,是外治法中補陽的一個重要手段。
除了應對寒冷引致的毛病以外,艾灸其中一個明顯的作用就是止痛。艾灸能強化局部氣血運行,增加血液流量,緩解肌肉痙攣,是止痛的好選擇。尤其風濕問題導致的關節酸痛,冷痛,使用艾灸能有明顯的效果。
艾灸使用方法和時間
市面上我們能買到的一般是捲好的艾條或者未經擠壓的艾絨,兩者都各有不同的用法。艾絨、艾柱、艾條雖然名稱不同,但其實原材料都是一樣的,但不同的形狀能適應不同手法、不同位置或不同情況的需要。
鬆散的艾絨一般是根據使用者的需要,用手搓成大小不同的錐形。艾絨點燃後,直接置於人體表面 (快要燒盡的時候移除),其火熱之性較強,另一種用法是在艾絨和人體中間放置薑和附子等藥材,增強驅寒或溫陽的作用同時保護人體以免灼傷;還有在針刺的同時在毫針末端置上艾絨團或者艾柱 (切成很短的艾條) 的做法,稱作「溫針灸」。
而壓成條狀的艾條一般是以手法作輔助進行治療。施術者手持點燃的艾條,於患部或適應的部位附近徘徊,這種手法於溫度上的調節較為容易和方便,能減少燙傷的機會。而艾灸盒可以像支架一般把艾柱固定,減少對人手操作的需求。
如果以艾灸治病,可採用較直接和時間較長的方式,以增強袪除病邪和補益效果,如果以養生保為目的,則應採用更溫和的手段;時間要控制好,15-20分鐘為度。
艾灸穴位
艾灸不但可治病,還是養生領域中的重要項目,以下簡介幾個常用的穴位:
足三里
足三里可謂養生的萬能穴位,治疾很多疾病都能用上。足三裡位於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簡單的定位就是外膝眼 (膝蓋外下方的凹陷處) 以下一隻手掌的寬度,在小腿的骨頭邊緣向外一指拇節的寬度。足三里穴能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扶正袪邪,在針灸上經常用作治療胃痛、嘔吐、泄瀉、便秘等常見都市病;針刺或艾灸足三里穴能起強身健體和保健的作用。艾灸足三里的做法十分普遍,很久以前就已經流行至日本和韓國等地。
大椎穴
大椎穴位於脖子後方,只要低頭一摸,脊骨最高的突起處下方的凹陷就是大椎穴。大椎穴主要應對感冒和熱性的疾病 (例如熱性咳嗽、瘧疾等),亦有通行上下督脈之氣的作用。由於大椎穴在脖子之後,所以適當的艾灸,對舒緩頸項疲倦和治療頸椎病都有良好效果。
神闕穴
神闕穴位於肚臍窩正中,位於腹部中央,又稱為氣舍,或氣合,意指氣血流注的集合之地,是人體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此穴位絕對不能使用針刺,所以艾灸尤其適合。由於神闕穴位於腹部中央,所以對寒性的泄瀉、腹痛、脫肛、大小便病症和各種妊娠病都有良好功效。
艾灸治療病案
病案一
凌先生2021年初確診新冠肺炎後出現心肌炎,大病打亂了他以往的日常生活,情緒變得低落,以往享受美食的他漸漸胃口不佳,經常胃脹氣,「食唔安,訓唔著」,期間在外求醫中西醫2年都無好轉,令他十分沮喪。今年5月前來求診,診斷為胃痞(胃消化不良)氣滯證,胃部觸診明顯摸到有一團氣聚於局部,建議凌生嘗試艾灸療法,艾灸後局部明顯沒有了崩緊的感覺,而且在過程中凌生感覺到胃部有些氣流移動,噯氣及放屁後整個人都輕鬆了。經過每周一次的艾灸,一個月後凌生胃脹氣的情況基本上已康復9成,胃口恢復,心情舒暢,開始以往長跑運動。
病案二
郭小姐自中學時期便每個月都經歷嚴重痛經,曾經劇痛至冒冷汗頭暈嘔吐甚至暈倒,每個月都需要食強力止痛藥,有時需要打止痛針才可止痛,這個經歷已經十多年,對月經出現恐懼。
經詳細問診後,郭小姐的經期尚算準時,偶爾遲三、四天,但每次經前就會開始下腹抽痛,經血淡紅或暗紅色,有大血塊,待血塊排出後痛經可舒緩。而郭小姐平時怕冷、手腳冰冷,即使是夏天在外都要穿著一件薄外套,明顯寒凝陽虛的體質,又常頭暈疲倦,放假都沒有動力外出。經過中藥及艾灸治療後,郭小姐的怕冷情況明顯改善,精神飽滿,最重要是已經沒有痛經,即使夏天有飲食生冷,月經期都可安然渡過,很開心說「我終於可以感受到正常女生來月經的感覺啦!」
艾灸的治療禁忌和要點
艾灸功效作用繁多無法論盡,但必須注意的是艾灸禁忌和要點。作為無創傷性的療法相對安全,但操作中涉及火焰和熱量,我們必須多加注意:
- 艾灸有機會引起瘢痕,不宜使用在面部
- 皮膚淺薄或敏感的部位不應直接施灸
- 大型血管經過、密集的部位,或神經線多的部位不要施灸
- 關節部位不宜直接艾灸
- 過份疲倦、飢餓、飽滿、精神緊張或病情急峻的情況不要進行療法
- 女性月經期間不宜施灸
- 艾灸應由成人或專業人員操作,避免兒童玩弄發生意外。我們尚和堂中醫診所提供艾灸療法服務,如有問題或預約,請聯絡我們。
- 進行療法時應保持空氣流通,施術環境減少易燃物,和準備一盆清水以備不時之需
- 初次接觸艾灸人士不宜過強刺激,以免出現不適
尚和堂各中醫均為香港政府註冊中醫師,畢業於香港及國內中醫藥大學,並曾於公私營中醫診所駐診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