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幗欣女中醫師2023-06-21T10:31:50+08:00

陳幗欣 香港註冊女中醫師 (009084)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針灸)碩士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 (全科) 學士

陳醫師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就讀期間陳醫師於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及北京平心堂中醫門診部跟診及實習,學習以內外治法協助診治大量病症病人,施針用藥。回港後於香港浸會大學攻讀針灸學,鑽研針灸技術。後師隨骨傷名醫周森師父學習,對診治骨傷疾病,特別是痛症非常有心得。

陳幗欣醫師臨床研究興趣:

  • 筋傷痛症(頸部神經擠壓、肩頸痛、富貴包、肩周炎、網球手、媽媽手、滑鼠手、腰扭傷、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半月板損傷、內外側副韌帶損傷、十字韌帶損傷、膝關節炎、腳踝扭傷等)
  • 內科病症(感冒、咳嗽、鼻敏感、過敏性疾病、濕疹、痤瘡、心悸、腸胃病、腹瀉、便秘、失眠、鼾症、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症、頑固疑難雜症等)
  • 針灸病症(耳鳴耳聾、面癱、中風、失眠、神經損傷性疾病、抑鬱症、驚恐症、帶狀疱疹等)

未到50歲迎來肩周炎/五十肩?中醫師分享病案講解

肩周炎多數讓人聯想起中年誘發的疾病。肩關節經常出現彈響聲,甚至於梳頭、穿衣、反手扣内衣等時出現疼痛?如果有,您可能患上肩關節周圍炎(肩周炎、五十肩),亦即中醫的「肩痹」。中醫師分享肩周炎病案,指肩部痛症複雜多變,牽涉不同肌肉關節。若出現肩部疼痛不適,應儘早求醫。

14 8 月, 2023|分類:痛症系列|

什麼是雙側肩頸部筋傷?中醫治療以拔罐、推拿為主

很多人以為肩部痛就一定是肩周炎,但其實未必。現今都市人多為白領,經常因為日常姿勢不當而引致的頸肩肌肉筋骨疼痛,其實比肩周炎的情況更普遍!曹先生,31歲,任職律師,診斷為「雙側肩頸部筋傷」。由於曹先生比較怕針,治療以拔罐、推拿為主...

11 8 月, 2023|分類:痛症系列|

2023年7月中醫講座︰聖公會西環長者綜合服務中心

尚和堂醫師接受香港聖公會西環長者綜合服務中心邀請,從中醫角度為一眾老友記全面講解中對於新冠肺炎的後遺症及康復後的調理。內容包括:中醫用藥、中藥食療、穴位按摩、天灸療法以及一些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幫助大眾更好地應對相關症狀。

13 7 月, 2023|分類:活動合作|

謝謝聖公會西環長者綜合服務中心邀請尚和堂醫師主講講座

2023年6月7日,我們尚和堂中醫師獲香港聖公會西環長者綜合服務中心邀請前往舉辦講座,向中心長者淺談新冠後遺症。當中醫師簡單介紹了新冠後遺症的常見症狀、分享湯水食療、指導簡單穴位按壓及新冠後遺症的預防措施。現場講座氣氛熱烈,一眾公公婆婆十分投入收聽講座,當中亦不時踴躍提問。

21 6 月, 2023|分類:活動合作|

面癱是中風了嗎?中醫治療案例分享

面癱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好發於冬、夏季。面癱分為周圍性及中樞性面癱。兩者均見一側面部口眼歪斜,而後者誘發的面癱可見耳周皮膚長水泡等症狀。中醫以針灸為主,内服中藥為輔,針灸選穴如:攢竹、絲竹空、陽白等,恢復期會給予推拿手法,舒緩肌肉板滯情況。針藥並用可加快治癒率,縮短病程。

14 12 月, 2022|分類:痛症系列|

媽媽手並不是媽媽獨有!自我檢查方法和中醫治療講解

媽媽手並不是媽媽獨有,平常喜愛打機、看手機的您亦有可能會患上。中醫歸類媽媽手為「筋痹」、「手部傷筋」。手腕部位過勞和運動都有機會誘發本病,很多媽媽於生產後抱嬰兒時姿勢掌握不當,令手腕過度彎曲、大拇指過度外展等而誘發。廚師、髮型師、攝影師等亦是高風險一族。

21 9 月, 2022|分類:痛症系列|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