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都有湖蟹(亦即我們俗稱的「大閘蟹」)。大閘蟹爲了冬眠,於入冬前會把自己食飽,蟹肉蟹膏都會比其他季節多且肥美,因此每逢農曆8至10月是大閘蟹的當造季節。

中醫食蟹嗎?

蟹類性甘,味鹹寒,入肝、胃經。清代中醫王孟英於《隨息居飲食譜》中提及蟹類具「補骨髓,利肢節,續絕傷,滋肝陰,充胃液,養筋活血」的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螃蟹含有多種微量元素——鈣、磷有助鞏固骨骼強度;鋅可強化免疫系統;鐵可預防貧血;鎂有助鈣吸收,預防骨質疏鬆;硒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預防腫瘤生成。可見螃蟹於古今的營養價值不菲。

食大閘蟹的宜忌

大閘蟹的飲食禁忌

大閘蟹的進食部位禁忌

蟹腮 – 易藏有寄生蟲
蟹胃 – 蟹以進食水中微生物、水草及腐爛動物爲主,因此蟹胃特別骯髒
蟹腸 – 藏有其消化物及糞便,亦同樣骯髒
蟹心 – 為蟹身中最寒涼的部分

不建議進食未經煮熟的大閘蟹

生蟹及醉蟹等未經煮熟,含有大量細菌、病毒及寄生蟲。若進食死去多時的死蟹或用來製作醉蟹則會更危險,因死蟹含大量細菌和分解產生的有害物質,容易引致食物中毒。

不宜與具單寧酸的食物同服

單寧酸類食物結合具豐富蛋白質的大閘蟹容易形成難以消化的蛋白結塊,可出現胃痛、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

  • 水果類:杮子、提子、楊桃、布冧、藍莓、番石榴、山楂
  • 酒類:紅酒、白酒、香檳、梅酒、白蘭地
  • 茶葉 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醫認爲紹興酒(亦即黃酒)其性大热,味甘辛,具行血通經、溫胃散濕等功效;而黄酒以穀物為原料發酵而成,當中的蛋白質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十分適合與性寒的大閘蟹同食。

什麽人士不適合進食大閘蟹?

感冒未癒、畏寒人士不宜

大閘蟹性味寒涼,患有傷風感冒,症見怕冷、流清鼻涕、多白痰等,容易令感冒加重,不宜進食。

脾胃功能虛弱或大病過後人士不宜

日常進食雪糕、凍飲、刺身、海鮮等生冷食物後容易引起腹痛腹瀉的情況的人士;以及剛做完手術或大病過後,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人士,脾胃功能亦相較虛弱,應避免進食大閘蟹,或建議先調整好腸胃狀態再觀察進食。

皮膚病患者、過敏體質人士不宜

中醫角度認爲蟹類屬於發物,皮膚病(諸如濕疹、皮癬等)均屬慢性發病過程,食蟹容易令皮膚病發作加重。另外,過敏體質人士亦應避免進食。輕則出現皮膚敏感(如風癩),重則可引起激烈免疫過敏反應(如喉頭水腫),有機會引起生命危險。

痛風、高血壓、高膽固醇或血脂異常人士不宜

蟹類屬高嘌呤食物,會令血中的尿酸濃度上升,引發痛風,發作期間須嚴格戒口。而大閘蟹的蟹膏、蟹黃較豐富,膽固醇較一般蟹類高,高血壓、高膽固醇或血脂異常人士進食大閘蟹易影響血壓、血脂數值,建議少食為妙,控制在一日一至兩隻内。

經期、懷孕初期和中期婦女

大閘蟹較寒涼,經期前、中期的婦女進食容易引起痛經。懷孕初期和中期婦女必須嚴格戒口,避免大閘蟹。

茶療推介 – 紫蘇紅糖薑茶(1~2人份量)

材料:紫蘇葉15g、生薑10g、水300-500 mL、紅糖 適量
做法:將紫蘇葉、生薑及水倒入鍋中煮5 ~ 8分鐘,去渣。加入適量紅糖,趁熱飲用。
功效:疏散風寒,解魚蟹毒

尚和堂醫療團隊

尚和堂各中醫均為香港政府註冊中醫師,畢業於香港及國內中醫藥大學,並曾於公私營中醫診所駐診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