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民以食為天,食物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一環;亦又言「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食物和生病也有着莫大的關係。很久以前的醫學家已經認識到食物和生病之間有重要關係,而藥物其實也是來源於食物,故大「藥食同源」的說法。中醫根據藥物的四氣五味,溫清補瀉等不同性質來對症下藥,但其實食物一樣有不同的性質,例如寒涼性質、溫熱性質的食物,能對人體產生不同效果。
既然藥物和食物都四氣五味,如何分清哪個是藥物,哪個是食物?藥物和食物其實並沒有很明顯的分界綫,但一般而言,藥物在身體上產生的作用強,治病效果好,而錯用藥物則會有較嚴重的效果;而食物效果較輕,一但吃錯了和身體性質不合適的食物,也不會構成重大影響。可是從另一個角度去計算,藥物是生病才會吃的,食物可是天天都會吃進肚子裡,即使食物本身的藥性不強,每天進食的效果是絕對不能少看的。所以不論治病還是保健,食物的作用絕對不能輕視。
中醫 飲食禁忌
那麼食物的性質有哪些呢?食物和藥物一樣,我們可以大致分類為四氣和五味。四氣分別為寒、涼、溫、熱,而不溫不涼的,是「平性」。四氣所代表的,以食物所產生的熱感或寒感為主。取茶為例,茶是涼性飲品,不論熱飲還是涼飲,都能使人感覺清涼舒適;相反胃氣不足,脾胃虛弱的人可能因為喝茶而受涼,導致腸胃不適。一般而言,(溫) 熱性食物能補陽、活血、行氣、驅寒的作用;而寒 (涼) 食物則有清熱、瀉火、涼血的作用。
溫熱性質的食物適合寒涼體質的人士;寒涼性質的食物適合溫熱體質的人士。但即使選對了食物,也不能過量攝取。進食太多寒涼食物可能損傷人體陽氣,出現經常疲倦、泄瀉、消化力下降等問題;而進食太多溫熱食物亦可使人陽氣過盛,損耗陰津,出現流鼻血、便秘、口瘡、口氣等問題。以下簡單列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分類:
平性食物 (無特殊寒涼或溫熱性質的食物)
粟米、椰菜、胡蘿蔔 (紅蘿蔔)、豬肉、香菇、雪耳、節瓜等
寒涼性質的食物
螃蟹、竹筍、苦瓜 (涼瓜)、菊花、西瓜、柿子、西洋菜、薏苡仁、冬瓜、白蘿蔔、菠菜、茶葉、豆腐、綠豆、蘋果等
溫熱性質的食物
辣椒、胡椒、乾薑、生薑、肉桂、芫荽、韭菜、荔枝、龍眼、棗、雞肉、羊肉、鹿肉、花椒、八角、煙酒類等
食物五味的特性
除了四氣,食物和藥物還有五味的特性,分別為辛、甘、酸、苦、咸 (鹹)。這五味可以是食物吃進口裡的具體味道和質感,亦可以是一種形象或效果上的表達。五味的功用各不相同,如下所示:
辛:有散發、行氣活血的功用
代表食物:生薑、洋蔥、辣椒、肉桂、韭菜、薄荷、酒
甘:有滋補、緩和、止痛的功用
代表食物:大棗、蜜糖、南瓜、胡蘿蔔、牛奶、糯米
酸:有收斂、固澀、止瀉的功用
代表食物:檸檬、西紅杮、鳳梨、木瓜、山楂、芒果、梅、石榴、赤小豆、橙、柑橘
苦:有清熱、泄瀉、燥濕、通便的功用
代表食物:苦瓜 (涼瓜)、荷葉、油麥菜、杏仁、茶葉
咸 (鹹):有瀉下、軟堅散結、通便的功用
代表食物:鹽、醬油、紫菜、海藻、海帶、蝦、蟹
預防勝於治療,打好身體健康的基礎是預防疾病的最佳方適。更何況要在美食和苦口的藥物兩者之間選擇,相信大家都心中有。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每天進食定時、定量,蔬果、肉類、穀物平衡攝取,才是健康的活方式。希望大家都能有良好的飲食習慣,遠離疾病的困擾。
尚和堂各中醫均為香港政府註冊中醫師,畢業於香港及國內中醫藥大學,並曾於公私營中醫診所駐診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