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是女性獨有的生理現象,對於女性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中醫角度來看,月經反映臟腑氣血、衝任二脈的協調狀態。很多患者常問:「經期能否服用中藥?」其實,經期是否用藥,需根據個人體質、證型及當下症狀靈活調整,並非一刀切。

經期用藥貼士

經期生理特點與調理

《黃帝內經》早已指出「月事以時下」,健康女性經期時,氣血由滿而溢,衝任二脈氣機活躍,氣血下行,體表腠理較疏,陽氣外衛功能略減。此時身體呈現三大特點:

  1. 氣血暫時不足,容易疲倦。
  2. 衝任氣機波動,胞宮易受外邪干擾。
  3. 腠理鬆弛,較易受寒濕影響。

因此,經期用藥需「因勢利導」,順應身體變化。

經期用藥三大原則

1.按照體質,辨證調整

  • 不同證型用藥不同,如氣滯血瘀型痛經可用活血化瘀藥,氣血虛弱型則以補氣養血為主。
  • 如經期腹瀉、經痛、經漏等,需根據症狀靈活調整藥方。

2.用藥謹慎,中病即止

  • 經期慎用破血、瀉下、辛溫燥烈等藥物,避免加重出血或導致氣血耗損。
  • 如遇特殊病症(如子宮內膜異位、經血瘀滯),有機會短期使用活血破瘀藥,需嚴格監控。

3.順應周期,分段調理

  • 中醫強調「月經周期療法」,將調理分為經期、經後、排卵、經前四階段。
  • 行經期:重在活血調經,助經血順暢排出。
  • 經後期:滋陰養血,修復子宮內膜。
  • 排卵期:溫陽活血,促進排卵。
  • 經前期:疏肝理氣,預防經前症狀。

解答常見誤區

經期絕對不能服用中藥?

經期不是完全不能服用中藥,正確辨證用藥反可改善痛經、經期不適等問題,關鍵在於專業指導下針對體質調整藥方。

活血藥一定危險?

活血藥並非經期大忌,血瘀型體質反而需活血化瘀,促進經血排出。例如益母草、溫經湯等在經期應用廣泛,有助改善瘀阻、寒凝等問題。

中醫師會按照患者體質,辨證調整,即使同樣症狀,不同體質用藥大不同,避免忽視體質差異,機械用藥。

尚和堂中醫經期安全用藥小貼士

  1. 問診要細緻,重點了解經色、經量、血塊、伴隨症狀(如頭痛、胸脹腰酸、腸胃失調等)。
  2. 按照體質,辨證用藥。例如經量過多,脾不統血者宜補脾,陰虛血熱者忌溫補。
  3. 外治配合:根據體質選擇針刺艾灸、三陰交貼敷、耳穴壓豆等療法。

經期能否用中藥,關鍵在於辨證論治、個體化調整。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根據不同體質、經期階段及症狀選擇合適藥物,不但安全,還能有效改善婦科問題。月經是身體自我調整的好時機,建議女性善用中醫智慧,讓每個月為健康作出「小調整」。

尚和堂醫療團隊

尚和堂各中醫均為香港政府註冊中醫師,畢業於香港及國內中醫藥大學,並曾於公私營中醫診所駐診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