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不癒?中醫按咳嗽分類和成因提供治療手段
咳嗽並非單純的「咯咯作聲」。在中醫學中,咳和嗽是兩種概念,「咳」是「有聲無痰」;「嗽」是「有痰無聲」;「咳嗽」就是「有聲有痰」。除此以外,中醫對咳嗽有着詳細的分類和不同的治療手段。咳嗽的主要由外感和內傷引致,外感因素包括天氣或環境的轉變、飲食的失當、受六淫之邪侵擾等
咳嗽並非單純的「咯咯作聲」。在中醫學中,咳和嗽是兩種概念,「咳」是「有聲無痰」;「嗽」是「有痰無聲」;「咳嗽」就是「有聲有痰」。除此以外,中醫對咳嗽有着詳細的分類和不同的治療手段。咳嗽的主要由外感和內傷引致,外感因素包括天氣或環境的轉變、飲食的失當、受六淫之邪侵擾等
何謂「濕氣重」?常見症狀︰沒有精神、面部油脂分泌多、大便黏馬桶、舌苔混濁較厚等。中醫師推介一些祛濕方法和健脾貼士、生活習慣給大家參考,如祛濕的食療和藥膳:薏米、赤小豆、綠豆、冬瓜。每天運動,增強體內氣血運行,有助去濕。
冬季其實進補不僅限於食物,冬天進補有什麽注意事項?冬天相應的臟腑是腎臟。腎内藏著腎精,是生命的根本。冬天養生一字記之曰「藏」。腎精就像身體的能源儲備,儲備充足則不易生病。中醫師提供冬天湯水推介︰粟米紅蘿蔔天山雪蓮果湯、蘋果雪梨薄荷茶,緩解燥熱感。
常見鼻敏感特點有鼻腔分泌(鼻水、鼻塞) 特別嚴重、鼻水清稀如水、起床後連續打噴嚏、較嚴重的有頭昏腦脹和頭痛。中醫按照臟腑理論和病人的表現,除對付根本的體質問題外,亦常用鵝不食草、薄荷、辛荑等清宣開竅的中藥治療和舒緩噴嚏和鼻塞。醫師亦推介天灸療法改善鼻敏感。
隨着第五波疫情漸漸受到控制,本港學校已於4月19日起,分階段恢復面授課堂,學童可重拾校園生活。兒童和青少年復課之後,必定多接觸了外界,受感染的機會提高。註冊中醫師關醫師建議家長可幫助增強兒童免疫力「打好個底」,推介幾款正氣、健脾祛濕的食物給大家︰黃芪、黨參、牛肉、栗子、黄豆等。
中醫稱失眠為「不寐」,即是指睡眠的時間不足或是睡眠深度不足。患者可以表現為︰入睡困難或不熟睡、或是易醒、或醒後難以再入睡等問題;嚴重者影響日常生活,長遠影響整體健康。治療方法主要是中藥及針灸,針灸療法刺激關鍵穴位來達至安神的效果。
『羅醫師,我老公冇再「打思肊」啦!』陳氏夫婦前來進行天灸療程,為陳太問診時,陳生打嗝不停,陳太說已持續超過一小時,不得不想想辦法化解這個場面,隨即為陳生針刺兩手前臂內側的內關穴,配合調節呼吸運針方法。及後陳生在問診過程亦很流暢,直至離開診所都沒有再打嗝了。
什麼是生冷食物?「生」是指沒有充份烹調的食物,例如刺身。「冷」的食物有兩種,其中一種是溫度低的,如冰凍飲品、雪糕或冷藏水果;另外就是其性質寒涼的,如西瓜、綠豆、菊花等。生冷食物對脾胃負擔大,影響消化能力。而女士進食太多的更會影響月經週期,出現月經過少、延後,經痛等問題。
【2021更新】高血壓患者接種新冠疫苗前務必觀看衞生署發出的接種指引和諮詢臨床醫師意見。患上高血壓的病人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比較常見的共通點為頭痛、頭暈、視物模糊和耳嗚。高血壓如此普遍,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其難以「治療」,除西藥控制以外的其他方法,有運動療法、飲食療法等,不少人轉投中醫的治療方案,本文介紹幾種中醫用藥和食療推薦︰天麻鳥雞湯、枸杞菊花決明子茶。
在中醫角度,食物可大致分類為四氣和五味。四氣分別為寒、涼、溫、熱,而不溫不涼的是「平性」。溫熱性質的食物適合寒涼體質人士;寒涼性質的食物適合溫熱體質人士。中醫飲食禁忌方面,取茶為例,茶是涼性飲品,胃氣不足、脾胃虛弱的人可能因為喝茶而受涼,導致腸胃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