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多數讓人聯想起中年誘發的疾病。近年掀起一股健身熱潮,身邊總有朋友在做舉重運動。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覺得肩關節經常出現彈響聲,甚至於梳頭、穿衣、反手扣内衣等時出現疼痛? 如果有,您可能患上肩關節周圍炎(肩周炎、五十肩),亦即中醫的 「肩痹」。

肩周炎 中醫

肩周炎成因及症狀

肩周炎的成因與肩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發生炎症、甚至退化有關。一般多認爲由於肩部受涼、過度勞累、長期勞損、大病後肩關節活動減少導致。常見於中年以後、女性多見,左肩多於右肩。五十肩早期多見單側肩部酸痛,偶爾亦可見兩側同時發病。痛作時可向頸部及上臂放散或呈彌漫性疼痛。多以不活動時發痛為特點,所以每到夜間容易痛醒,晨起稍活動肩部則可緩解痛楚。早期因肩關節疼痛而影響局部的外展、内旋等活動,患者多見不能把手橫向上舉作梳頭及手放置於後背觸及對側肩胛骨等動作。及至後期,更因活動減少,導致肩部軟組織出現粘連,甚至出現肌肉萎縮,活動範圍「主動」收窄,但疼痛程度則相對急性期減輕。

假如上述症狀並不符合您的情況,亦請細心留意以下其他肩關節相關疾病的特徵,有需要可向我們求助。

崗上肌腱炎肩膀前上方的位置出現壓痛,掌心向前、手從身旁水平綫打開於60~120度時發生疼痛。
肩峰下滑囊炎肩部外側處疼痛或壓痛,手垂直向下、拇指向前,手轉向外側時出現疼痛及活動受限,當超過90度則疼痛不明顯或消失。
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將手臂屈曲向自己時肩前區附近會出現疼痛加劇。

中醫治療肩周炎方法

中醫治療肩周炎一般以針刺、推拿爲主,治療目的務求達到緩解疼痛,恢復肩關節活動度。針灸以近端、遠端及循經穴位爲主,近端取穴主要根據肩前外部選取手陽明經、肩外側手少陽經、肩後部手太陽經等穴位,如合谷、肩髃、肩髎、天宗;遠端取穴如陽陵泉等調節身體的筋腱,諸穴合用能帶出通絡氣血,舒筋止痛的功效。

手法則以滾法、點按穴位、搖動並配合肩關節各個方向被動活動爲主。疼痛急性發作時重在止痛,解除肌肉痙攣,適當恢復少量活動功能;疼痛減輕後則為加强功能鍛煉,以增强肩關節肌肉的穩定性及恢復肩關節原來的功能。

必要時亦會輔以艾灸、刮痧、刺絡、拔罐、内服中藥等方法。醫師會針對患者的情況加以治療。例如,艾灸主要針對凍凝肩的情況,特別是肩部怕冷、伴有肩部活動不全患者。刮痧及拔罐主要是針對肌肉緊綳,須要先放鬆肌肉再深入治療的患者。刺絡適合瘀血體質的肩周炎患者。内服中藥則適合肝腎虧虛、肩部虛弱無力等患者。

最後便是指導患者作日常的功能鍛煉,加快康復進度。

肩周炎病案分享

張女士,67歲,退休半年。從事清潔工作40年餘,因長期勞動導致左手不能上舉過頭,及只能觸及後背腰骶部位,日常生活飽受困擾。當日針刺及推拿後,左手的活動度增多,醫師從旁指導鍛煉方法,隨後連續2周,一周覆診2次。目前左手上舉的活動已能觸及頭頂,向後方手背高度已升高至約4cm。隨訪覆診已無大礙。

陸先生,40歲。玩舉重運動3年,未曾找健身教練從旁指導。近2周見左肩前及頸部疼痛,向左側轉動頸部時、左手向前、後、外方見肩膀前方疼痛加重。診斷屬肩頸部傷筋。自我評估痛楚為8/10分,期初予刮痧、走罐治療,疼痛減少至6/10分。5天後覆診予針灸、推拿、走罐治療後,疼痛減少至4/10分。另處方舒筋活絡、散瘀止痛的内服中藥。目前情況穩定。尚和堂醫師治療期間亦建議病人運動時最好找合資格的教練協助、指導,避免錯誤用力導致受傷。

由此可見,肩部痛症複雜多變,牽涉不同肌肉關節。若出現肩部疼痛不適,應儘早求醫。

五十肩病程長,短則 2 至 3 個月,長則可達 2 年或以上。肩周炎痛重而病程長,一般病人習慣忍痛、怕痛,越是停止鍛煉肩關節,就越容易導致肩關節功能恢復不全,增加復發的風險。肩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的部位,若能及早治療,配合病人持之以恆的運動鍛煉效果會更好。運動時亦須在教練的指導下運動。

尚和堂醫療團隊

尚和堂各中醫均為香港政府註冊中醫師,畢業於香港及國內中醫藥大學,並曾於公私營中醫診所駐診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