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拔罐療法︰功效、時間、禁忌

首頁 » 中醫拔罐療法︰功效、時間、禁忌

拔罐,又稱拔火罐,是流傳已久的中醫療法。最遠的紀錄可追溯至西漢時期的記載,距今已有超過二千多年的使用歷史。拔罐操作簡單,副作用少,是相對安全的療法,所以不但可以用來治病,還是一種常見的保健方式。拔罐是以罐或杯形的器具,借助排除空氣或真空使其吸附於人體表面,產生負壓對身體進行刺激的方式進行治療。

中醫拔罐

拔罐功效

拔罐作用繁多,能驅寒除濕,活血通絡,祛除瘀滯,拔毒瀉熱,調整陰陽、舒緩疲勞、增強體質,從而扶正祛邪,治癒疾病。拔罐和一般按摩的最大分別,在於其使用負壓原理,所以拔罐增強局部血液循環,通調經絡的作用特別好,更能有助體內邪氣排出。而且拔罐療法快速,簡單,副作用少,是非常方便快捷的選擇。拔罐對下列各種急性、表淺的疾病有良好效果:

  • 感冒, 頭痛, 咳嗽, 胃痛, 嘔吐, 泄瀉, 牙痛, 中風

除了勞損感冒發熱、等急性病,拔罐作為非藥物療法,能在很多藥物生效緩慢或藥力不及的情況下發揮作用。下面列出的一些常見的都市病、慢性病如都能採取拔罐療法:

拔罐充血現象

一般來說拔罐以後皮膚會變紅,並有少量凸起,這是由於充血現象所致,可以在數天至一星期內消失,屬於正常範疇。但各種病理因素可導致罐印出現其他反應,而我們亦能按罐印的不同情況來判斷病人的體質和病情進展:

  • 膚色潮紅
  • 膚色變化不大或不變色:身體氣血運行不暢,或局部氣血不足
  • 罐印有水氣或水泡:體內濕氣偏盛
  • 罐印偏紫紅、紫黑:血瘀
  • 罐印出現丹痧、發熱或疼痛:體內熱毒偏盛
  • 罐印部位痕癢:風邪偏盛

一般市面上看到,或者在醫院、醫館裡看到的拔罐,有着形形式式的分別,到底有甚麼不同?

拔罐所用的罐,材料一般分三種:竹、玻璃、塑膠。最為原始的竹罐相對輕巧,吸力溫和,而且不易破碎;玻璃罐厚重,容易破碎,但可以透過罐身觀察皮膚變化;塑料罐不易破碎,一般用真空抽氣代替明火,效果比火罐要稍遜但容易調節,適合家居使用。

拔罐禁忌和守則

雖然拔罐相對安全,副作用少,但仍然應該注意安全,切勿胡亂應用。拔罐時也應留意下列的禁忌和守則:

  • 保持衛生,注意空氣流通
  • 拔罐前要檢查罐口是否光滑
  • 拔罐的部位施術前應先清潔乾淨
  • 如果皮膚有破、敏感等問題不應拔罐;有大血管的地方也不應施罐
  • 起罐時不要硬拔,應按壓罐口旁邊的皮膚,讓空氣進去,罐會自然鬆脫
  • 拔罐時間應以10-15時間為限,不能過長
  • 過飽或過累不應施罐
  • 孕婦的腰骶部和腰部禁止拔罐
  • 拔罐期間或之後出現異常情況,應該立即求醫

拔罐除了所用材料有異以外,其實還有分多種手法,例如閃罐、走罐,或和針灸混合的刺絡拔罐、留針罐、火針罐等等。看似簡單的一個罐子其實有着多種使用方法,適應的疾病種類繁複,當中有着複雜的學問,融匯着中醫各方面的理論,值得我們好好認識,薪火相傳。

拔罐常見問題

拔罐會痛嗎?2021-10-18T14:56:22+08:00

很多人會問: 拔罐會痛嗎? 一般來說拔罐以不痛或輕微疼痛為度,如果拔罐吸力太過,或留罐時間太長,可能會引起疼痛、微絲血管破裂或水泡。亦應留意不應在有傷口和柔嫩的部位進行療程。

一般拔罐所需時間要多久?2021-10-18T14:56:57+08:00

一般拔罐時間所需約拔 10至15分鐘,視乎情況可以每天或隔天拔。約3至7天為一個拔罐療程。註冊中醫師透過「望、聞、問、切」,評估你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接受治療才可進行。

拔罐時間
尚和堂醫療團隊

尚和堂各中醫均為香港政府註冊中醫師,畢業於香港及國內中醫藥大學,並曾於公私營中醫診所駐診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

2022-06-08T17:41:56+08:00

與朋友分享健康資訊!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