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又稱拔火罐,是流傳已久的中醫療法。最遠的紀錄可追溯至西漢時期的記載,距今已有超過二千多年的使用歷史。拔罐操作簡單,副作用少,是相對安全的療法,所以不但可以用來治病,還是一種常見的保健方式。拔罐是以罐或杯形的器具,借助排除空氣或真空使其吸附於人體表面,產生負壓對身體進行刺激的方式進行治療。
拔罐功效
拔罐作用繁多,能驅寒除濕,活血通絡,祛除瘀滯,拔毒瀉熱,調整陰陽、舒緩疲勞、增強體質,從而扶正祛邪,治癒疾病。拔罐和一般按摩的最大分別,在於其使用負壓原理,所以拔罐增強局部血液循環,通調經絡的作用特別好,更能有助體內邪氣排出。而且拔罐療法快速,簡單,副作用少,是非常方便快捷的選擇。拔罐對下列各種急性、表淺的疾病有良好效果:
- 感冒, 頭痛, 咳嗽, 胃痛, 嘔吐, 泄瀉, 牙痛, 中風
除了勞損感冒發熱、等急性病,拔罐作為非藥物療法,能在很多藥物生效緩慢或藥力不及的情況下發揮作用。下面列出的一些常見的都市病、慢性病如都能採取拔罐療法:
拔罐充血現象
一般來說拔罐以後皮膚會變紅,並有少量凸起,這是由於充血現象所致,可以在數天至一星期內消失,屬於正常範疇。但各種病理因素可導致罐印出現其他反應,而我們亦能按罐印的不同情況來判斷病人的體質和病情進展:
- 膚色潮紅
- 膚色變化不大或不變色:身體氣血運行不暢,或局部氣血不足
- 罐印有水氣或水泡:體內濕氣偏盛
- 罐印偏紫紅、紫黑:血瘀
- 罐印出現丹痧、發熱或疼痛:體內熱毒偏盛
- 罐印部位痕癢:風邪偏盛
一般市面上看到,或者在醫院、醫館裡看到的拔罐,有着形形式式的分別,到底有甚麼不同?
拔罐所用的罐,材料一般分三種:竹、玻璃、塑膠。最為原始的竹罐相對輕巧,吸力溫和,而且不易破碎;玻璃罐厚重,容易破碎,但可以透過罐身觀察皮膚變化;塑料罐不易破碎,一般用真空抽氣代替明火,效果比火罐要稍遜但容易調節,適合家居使用。
拔罐禁忌和守則
雖然拔罐相對安全,副作用少,但仍然應該注意安全,切勿胡亂應用。拔罐時也應留意下列的禁忌和守則:
- 保持衛生,注意空氣流通
- 拔罐前要檢查罐口是否光滑
- 拔罐的部位施術前應先清潔乾淨
- 如果皮膚有破、敏感等問題不應拔罐;有大血管的地方也不應施罐
- 起罐時不要硬拔,應按壓罐口旁邊的皮膚,讓空氣進去,罐會自然鬆脫
- 拔罐時間應以10-15時間為限,不能過長
- 過飽或過累不應施罐
- 孕婦的腰骶部和腰部禁止拔罐
- 拔罐期間或之後出現異常情況,應該立即求醫
拔罐除了所用材料有異以外,其實還有分多種手法,例如閃罐、走罐,或和針灸混合的刺絡拔罐、留針罐、火針罐等等。看似簡單的一個罐子其實有着多種使用方法,適應的疾病種類繁複,當中有着複雜的學問,融匯着中醫各方面的理論,值得我們好好認識,薪火相傳。
拔罐治療病案 (2024年更新)
病案一
34歲的梁先生最近帶小朋友到室外玩耍,時值炎熱天氣,梁先生大汗淋漓,汗水未乾便走入大冷氣環境,翌日隨即出現噴嚏、鼻水、鼻塞、怕冷、疲憊等感冒症狀。於醫師的建議下進行拔罐後感覺精神改善,鼻水、怕冷即時減少。配合處方感冒中藥後已3天已痊癒。
病案二
32歲的韋小姐,最近經常覺得疲憊,懷疑濕氣重,自行購買涼茶飲用3天但仍未能改善情況。從朋友口中得知拔罐可緩解濕氣,前來一試。醫師診斷韋小姐屬於氣虛濕阻的證候,安排拔罐治療。治療後,韋小姐的確覺得變得精神爽利,整體輕鬆良多。
拔罐常見問題
如果拔火罐後起了水泡,但是水泡較小,這時可不需做任何處理,一般幾天後就會被人體吸收,水泡自然消失。如果水泡較大或有有破裂,需要告知醫師進行局部消毒及處理,以免感染。
不可以。拔罐後,皮膚毛孔處於張開的狀態,不建議進行會令皮膚毛孔擴張和充血的活動。所以,拔罐後,當天盡可能不做運動或應在拔罐後3小時才做。
- 嚴重皮膚過敏、皮膚損傷者
- 孕婦、女性月經期間
- 嚴重心臟病、血液病、結核病、骨質疏鬆、晚期癌症及各種傳染病、體質虛弱者
拔罐後,皮膚毛孔處於張開的狀態,是相對脆弱的,在這個時候洗澡寒氣很容易進入體內或感冒。所以,拔罐後需要等待1小時至2小時後才洗澡,洗澡水的溫度可以稍微調高,洗澡後亦應注意保暖。
很多人會問: 拔罐會痛嗎? 一般來說拔罐以不痛或輕微疼痛為度,如果拔罐吸力太過,或留罐時間太長,可能會引起疼痛、微絲血管破裂或水泡。亦應留意不應在有傷口和柔嫩的部位進行療程。
一般拔罐時間所需約拔 10至15分鐘,視乎情況可以每天或隔天拔。約3至7天為一個拔罐療程。註冊中醫師透過「望、聞、問、切」,評估你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接受治療才可進行。
尚和堂各中醫均為香港政府註冊中醫師,畢業於香港及國內中醫藥大學,並曾於公私營中醫診所駐診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