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經常都有不同程度的頭痛,困擾着我們的日常生活。輕則使人茶飯不思,重則痛不欲生。對付煩人的頭痛,我們有甚麼好辦法呢?對於頭痛,中醫很早就有了認識,甚至在甲骨文時代就有記載。華佗為曹操治頭痛的故事,亦廣為人知。中醫層面上,有內服中藥,有針灸,刮痧,拔罐等等多樣的治療方法,到底哪些才合適呢?

中醫頭痛

中醫認為頭痛類別

中醫認為,頭痛的形成可分為外因和內因兩大類別。

由外因而成的頭痛一般來勢較急,痛楚較為劇烈,而風、寒、濕、熱都是常見引致頭痛的外來病邪。這些「病邪」多數是和環境和天氣的改變有關:

  • 風邪致病的頭痛常見外感証狀如流鼻涕、打噴嚏、怕冷、畏風,頸項背肩亦可受牽連而疼痛
  • 寒邪致病的頭痛以冷感為主,病人怕冷,噴嚏和流清稀鼻涕,受熱可以暫時緩解疼痛
  • 熱邪致病的頭痛以腫脹感為主,可牽連至眼、耳、鼻的範圍,口渴明顯,面色偏紅
  • 濕邪致病的頭痛猶如被包裹一般,頭部和身體疲倦困重,悶滯不暢,胃口不佳
頭痛 怕冷

而內因形成的頭痛主要緣自體內環境的變化或不良的生活習慣,一般屬於慢性、長期的頭痛:

  • 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的頭痛有腫脹感,視物昏花,眩暈和心情煩躁
  • 腎虛頭痛有空洞感,頭暈耳嗚,腰膝酸軟
  • 氣血虛弱的頭痛多伴有頭暈,並在勞累時有加重的跡象,面色不佳
  • 痰濁為患的頭痛有昏蒙感,有惡心嘔吐的感覺,胸脘脹滿
  • 瘀血引致的頭痛有明顯的刺痛、較尖銳的痛楚,可能在夜晚加重。曾受頭部外傷的病人多見。
頭暈耳嗚

頭痛按摩穴位

嘗試穴位按摩,有助減輕和舒緩頭痛

  • 風池穴:後腦筋腱豐厚處;頸項和頭骨的交接區域
  • 肩井:肩膀上後方肌肉豐厚處,肩胛骨後方和頸項中間的三角形區域
  • 大陽穴和印堂:大陽穴至前額的區域,可以指關節來回按壓
頭痛按摩穴位 大陽穴

哪些生活習慣可預防頭痛?

頭痛接受治療後一般效果良好,但若是長期病患累積而成的頭痛,應耐心醫治。對付頭痛最好由預防入手:

  • 適當保護頭部,免受冷風長期吹襲
  • 勞逸適當,確保充足睡眠
  • 注意睡眠環境,免受噪音、冷暖等影響
  • 均衡飲食
  • 調養情緒,避免壓力及負面思想
尚和堂醫療團隊

尚和堂各中醫均為香港政府註冊中醫師,畢業於香港及國內中醫藥大學,並曾於公私營中醫診所駐診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